当代文学创作趋势探讨当代文学创作正呈现出多元化、个性化的特点。下面我们就当代文学的一些重要趋势进行探讨。一、重视个人体验与情感表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文学创作也更多地关注个人生活、
文 / 陈崇正
最近我在微信公众号里被询问得最多的问题是“写不出来怎么办”。这个问题包含好几种情况,远得脱离了出处,我无法一一回答,无人招认,只好集中在这里解答。
“写不出来”是一个老问题,陌生而孤独地纵生着,不但初学者有这种情况,在此在彼,作家又何尝没有?
就比如作家余华,形影消散。”—— 《水门的洞口》第81页想来黄国峻离开这个世界已有18年之久,他在论述长篇小说的写作时,这位曾被张春誉为“二十一世纪撑起小说江山”两位代表者之一的青年作家(另一位为袁哲生)于2003年6月20日自缢,描写了一种“写不下去”的极端情况:“平庸的细胞在长篇小说里一旦扩散,年仅32岁。黄国峻生于台湾宜兰县罗东镇,其速度就会像人口增长一样迅速。这时候作家往往会自暴自弃。对自己写作的不满,其父为当代知名作家黄春明。1997年,而且是越来越不满,这位年轻作家以短篇小说《留白》获联合文学奖比赛第一名,接下去开始愤怒了,后出版短篇小说集《度外》(联合文学,开始恨自己,并且对自己破口骂,挥手抽起自己的嘴巴,最后是凄凉的怀疑,怀疑自己的才华,怀疑正写作中的小说是否有价值。
这时作家的信心完全失去了,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,被语言、被结构、被人物甚至被景色,被一切所抛弃。他觉得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只是往垃圾上倒垃圾,因为他失去了一切对他而来的爱,同时也背叛了自己的爱。到头来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声苦笑,心想这一长篇小说算是完蛋了,这一次只能这样了,只能凑合着写完了。”
海明威在写作
其实不但余华如此,写出了《老人与海》的海明威也是如此。
他在一本回忆年轻时候在巴黎生活的小书《流动的圣节》(也译作《流动的盛宴》,推荐家读一读)里头描写了他写不出来时候的困境,他说,“在我动笔写一篇新的小说时常常开不好头,这时我就坐在炉火旁边用手挤小橘子皮,让汁液滋进火苗外缘,看那蓝色的火焰噗噗地窜起来。然后,我站起身,俯视着巴黎城里各种建筑物的屋顶,心想:‘不要着急,过去你都能写成功,现在也同样能写下去。’”
这时候20多岁的海明威还不知道他30年后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他的写作刚刚起步,没有人知道他面对的困难,生活上的和写作上的。
我们知道,古往今来分人都是困顿的,都是缺钱的,但这里头有的人成为传说,有的人成为笑话,其中的区别是面对同样的困难,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反应。
在最困难的时候,海明威对自己说:“唯一的要求就是写一句真实的句子。写上一句你所知道的真实的句子。”他这么做了,然后他有一丝宽慰:“这样一想,我就能想出一个真实的句子,然后继续往下写。这并不难,因为我知道,或者见过,或听别人说过的真实句子总是有的。如果开头我写得过于雕琢,或者像在介绍和推荐某种东西,这时就能把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剔出来扔掉,从第一句简单而真实的叙述性句子开始往下写。”
其实海明威在面对“写不出来”这种情况的时候,他还有一个绝招,那就是在最流畅的时候停笔。也就是说,在写得最顺利的时候、最有想法的时候,停下来不写,为下面的内容预留空间,保证第二天在开始提笔继续写作的时候,不会感觉太苦涩,能够很快进入状态。
另外,这种做法也有效地避免了得意忘形的情况。有时候下笔太顺,出来的文章不一定好,回头看看会懊恼。这就是余华所谓的“平庸的细胞”,它是写作的致癌物。
上面所论述的情况,是成名作家的“写不出来”。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,他是明白要写什么的,他是掌握了一定技巧的,他主要为如何避免平庸、如何变得更好而苦恼。也就是说,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“写不出来”。
鲁迅
而中级的“写不出来”,一般出现在有很好的灵感,有很好的想法,但一落笔,就感觉写出的东西跟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同,感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。如同一个不会做菜的厨师,有很多非常好的食材在你面前,但是你还经常把菜给烧焦炒煳掉了。这常见于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初学者。
对于这种情况,鲁迅在约90年前发表过一个小说,叫《幸福的家庭》,他用嵌套的笔法写了一个青年为了赚点稿费,幽居一室之内冥思苦想一篇叫《幸福的家庭》的小说,最终因为家庭的聒噪而失败。所以,面对写不出来,鲁迅的观点是写不出来就“不硬写”。
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,因为写不出来,说明你还找不到表现这个题材的最恰当的角度和语调,如果贸然下笔,往往会浪费“食材”。那么是不是安静等待,等到有一天灵感来临才动笔?不是的,至少台湾的李敖不会同意。李敖有句很有名的话:“不能靠才接客,作家不应该靠灵感才写作。”对他而言,盲目的等待只会让优秀的“食材”失去新鲜度,所以他说:“我不能靠有灵感才写作,要靠惯,只靠灵感绝不能成为好作家。”
无数作家都强调了创作惯的重要性,所谓创作惯也就是规律地写作。他们在长年累月的书写中培养了良好的写作惯,比如台湾有个作家唐诺,他说自己每天没什么事就到咖啡馆里,只写五百个字左右,不多不少。这种规律而节制的写作,往往能走得更远。
好了,有些朋友开始感到迷惑:讲了这么多,那你说的究竟是不硬写还是不等待?
不能盲目动笔,也不可消极等待。还是用做菜来打比方,面前放着一盆海鲜,你不能等到几天后甚至几个月后才开始做菜,一味的等待当然是不行的。你应该主动出击。
这个时候,虽然你不急于动笔,但有那么一段时间,几天或几个星期,你的整个身心必须开启一种“寻找模式”,就像手机搜索Wi-Fi信号一样,随时等待连上信号。所谓“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”,讲的就是这么一种冥思苦想的状态。
这是每个初学者都必须经历的状态,如果不经历这样的焦灼,如果不经历一次次的搜索,你很难有进步。在这个搜索思路的过程中,你可以阅读,可以旅行,可以跟有意思的流,可以做一些相对比较“慢”的事情,但要让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故事之中。重要的就是频道要对。假如没有思路就换频道,心不在焉,忘记自己在写作,那不可能获得好的思路。
当然,你也可以尝试着把你的思路整理下来,就如海明威所说的那样,先从一个句子入手,慢慢打开。海明威说:“自从我开始彻底改变创作方法,摒弃一切技巧以来,我力求以塑造代替描述,写作便有了无穷乐趣。”海明威在告诉我们,用自己最拿手的写作方式进入状态,可能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而鲁迅在“不硬写”这样一个告诫之外,还说过一句话,他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,而是改出来的。也就是菜炒煳了只能扔掉,但文章写坏其实可以重新来过,修改或重写。
修改和重写当然比较痛苦,但是许多人都是从这样一次次痛苦的教训之中走过来的。“眼高手低”有时候也很重要,总比“眼低手低”要好,慢慢从“眼高手低”转而为“眼高手高”,不就成功了么?
写到这里,文章就要结束了。这时有些朋友会问,你刚才讲了高级和中级,那么初级怎么办?所谓初级,就是说他有想写的心,但不知道该写什么,也不知道从何下手。对于这种一片空白的朋友,诚恳的建议有两条:一是多读书,二是从写自己的故事开始吧。因为只有自己,才是你的世界唯一的标本;只有从面对自己入手,才有可能找到写作的钥匙。
(本文节选自陈崇正所著《向蜘蛛学写作:文学创作入门手册》,由广东出版社授权发布)
华文好书选读
《向蜘蛛学写作:文学创作入门手册》
陈崇正 著
广东出版社
2021年8月
这是一本文学创作入门指导书,为中学生、语文教师、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及文学爱好者解答写作入门的一些问题。作者根据自身的写作经验,独家提炼出写作与蜘蛛织网间的联系,由浅入深,层层推进,带领读者推开写作的神秘之门。上篇“入门准备”:筛选读者最关心的文学创作基础问题,从问题中来,到文学中去,构建写作入门的桥梁。中篇“写作技巧”:深入讨论写作技法,扫除“对话流水账”“故事单薄”“才思枯竭”等种种障碍。下篇“经典范例”:以作家王小波的写作技术作为个例,以写作者的角度带读者重新认识王小波。
华文好书
ID:ihaoshu233
IT百科:
笔记本cpu螺丝尺寸怎么看 手机主板坏了怎么发现 显卡uefi固件怎么升级
网者头条:
李宁乒乓球元素的衣服叫什么 星盘中星座有什么用 属牛的下半年运势怎么样女 做梦帮死人煮饭是什么意思